有效推進基層治理工作,他們這樣做……
來源: 蘭州新區報全媒體
時間: 2024/07/11/ 09:26
字號:[大][中][小]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彩虹城中心社區以“田字型”基層治理工作為中心,以社區綜治調解為突破口,不斷地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交出良好的半年答卷。

截至2023年末,蘭州新區常住人口已突破60萬,而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正在直面城市人口基數增長帶來的新變化。“今年1—6月,彩虹城中心社區綜治中心受理了千余件需要社區介入調解的糾紛。糾紛的種類與形式已從過往較為單一的拆遷問題轉化為鄰里糾紛、婆媳矛盾、財產侵權、遺產分配,甚至是情感糾葛等問題。”彩虹城中心社區黨委副書記、政法委員馬俊直言不諱地描述了當下居民間的利益訴求日漸多樣化,矛盾糾紛呈現出復雜多變趨勢的現狀。
怎么辦?如何解?彩虹城中心社區所轄社區結合實際,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與措施。
在保稅區社區,這里制定“1+4+N”矛盾糾紛協調機制,即在黨組織的領導下,以居民委員會為主體,融合社區黨員、干部、網格員、志愿者四方力量,聯接轄區社會資源力量,常態化開展社區治理活動,聯動法院、派出所、物業企業等解決轄區企業工傷醫療糾紛、家庭糾紛、意外傷害醫療賠償糾紛等15件,涉及金額21萬余元。
“基層社區事務千頭萬緒。這一綜合治理新模式讓社區能夠迅速聯動這些專業機構,提供法律咨詢、調解協商、治安維護等服務,確保糾紛得到妥善解決,共同構建一個高效、專業的調解服務平臺。”保稅區社區黨支部書記成亞瓊的親身經歷,恰好說明搭建“一核引領多元”的平臺機制,確保秩序與活力的平衡的重要性。

家住蘭州新區火家灣D區的張先生和妻子來到社區“小火矛盾糾紛調解室”,夫妻倆因為生活瑣事正在鬧離婚。了解情況后,社區工作人員和人民調解員對雙方當事人進行了法律、道德、情感等方面的耐心講解與勸導,分析雙方的對錯,引導其換位思考。最終,在調解員的努力下,張某夫婦重歸于好。
“街坊鄰里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難免會磕磕碰碰,有了矛盾就缺個明白人來調解。”社區工作人員柴婭玲說。“小火矛盾糾紛調解室”是火家灣社區推動基層治理的一項重要舉措,旨在從源頭化解社區居民的矛盾糾紛,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穩定。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關鍵靠人。彩虹城中心社區全方位開展能力培訓,綜合提升社區工作者在群眾工作、組織動員、依法辦事、矛盾調解、應急處突、協調溝通、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的能力本領。同時,注重典型培育,發揮示范作用,形成傳幫帶的“雁陣效應”,先后打造“老苗調解室”“小火調解室”“三信調解室”“小楊書記調解室”等多個個人調解工作室,從保護當事人隱私、降低社會面知曉度著手,避免了因為家事而撕破臉面情況的發生,讓當事人感受到來自社區的貼心與溫暖,僅今年1—6月,就受理矛盾糾紛102件,調解成功101件,涉及金額約40萬元。

“今年我們在日常工作時發現,轄區一婦女特別喜歡與人較真,鄰里關系異常緊張。”祥和景苑社區黨支部書記薛海嬌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她多方咨詢得知,該婦女的情況極有可能與其自身心理障礙有關。“幫她這樣的群眾解開心結”的初衷,讓薛海嬌萌生了新想法。
今年4月,祥和景苑社區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正式掛牌。這里以社區心理咨詢室為陣地,傾情打造社區公益服務品牌,由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詢師、社會工作者等組成的調解團隊,針對不同類型的糾紛,提供定制化的調解方案。對于涉及法律問題的糾紛,社區會邀請律師參與調解;對于情緒沖突較多的矛盾,則會引入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矛盾,擺脫心理困擾,漸漸地,居民們學會并提高了情緒管理能力,鄰里關系越來越和諧。

西槽社區“啄木鳥在行動”作為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活動的有效載體之一,通過發動大量“啄木鳥”(社工委成員、網格員、市場商戶、貨車司機、 快遞小哥)尋找發現綜合市場管理中的“病、蟲、害”,利用微信群及時分派到相關責任人或相關責任單位處理。市場商戶亂堆亂放、商戶矛盾糾紛、非法張貼小廣告、違章張貼懸掛廣告橫額牌匾、占道經營、機動車亂停放等影響綜合市場營商環境的問題有效解決,不僅推進了市場管理向精準化、網格化模式發展,而且改善了市場的整體經營環境,提升了社區治理水平。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發揮黨的群眾工作優勢,在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上下功夫。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在困難救助、矛盾調處、權益維護等方面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轉變思維模式,從‘劃槳人’變為‘掌舵人’,積極調動更多的群眾、社會組織、專業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馬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