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滾滾倉廩實——蘭州新區夏糧喜獲豐收
來源: 秦川園區
時間: 2024/08/29/ 17:36
字號:[大][中][小]
剛剛進入小麥收割期的蘭州新區秦川園區,一株株飽滿的麥穗隨風搖擺,傳達著豐收的喜訊。種糧大戶王道安捧著籽粒飽滿的小麥和鄉親們分享豐收喜悅:“今年咱們的麥子產量不錯,我家1畝地比去年增產20公斤,100畝地就能增產2噸。”
自7月以來,蘭州新區秦川園區小麥由南向北陸續迎來收割期。伴隨著一臺臺聯合收割機作業,增產成為今年夏收最生動的寫照。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秦川園區夏糧種植面積5.25萬畝,其中種植和尚頭小麥約1.6萬畝,小麥總產量達到31500噸以上,夏糧產量創歷史新高。
夏糧產量再創新高
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仗”,事關全年糧食生產安全。今年,蘭州新區秦川園區充分發揮小麥單產提升補助資金作用,推進園區現代農業集約化、規模化、基地化發展格局,夏糧再次交出沉甸甸的豐收答卷,為全年農業豐收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個豐收年,旱砂地里的和尚頭小麥畝產量預計200斤左右,1萬畝禾尚頭小麥經濟效益可達800萬元。”在秦川園區上川鎮萬畝和尚頭小麥種植基地,種植大戶王興河忙得不亦樂乎,一邊駕駛農機收割小麥,一邊積極對接工廠對小麥進行烘干加工。由于小麥從種植到收割全程機械化作業,收獲的麥子直接送往烘儲倉庫進行烘干,省去了傳統的晾曬環節,既節約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經濟效益。
說起小麥,永登鑫元農業科技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充江難掩豐收的喜悅。“今年我們合作社在秦川園區種了約1.6萬畝和尚頭小麥,總產量超過211萬公斤。”陳充江說,蘭州新區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農機補貼等多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種植小麥收入越來越高。
小麥要高產,七分種,三分管。聚焦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大要素,秦川園區在小麥種植時便下足了功夫,積極推進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建設,穩定小麥生產,積極引導以增加糧食生產為主的種植結構調整,不斷夯實糧食安全基礎,確保糧食面積不減、產量不降,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提高糧食生產水平和綜合效益。據悉,為了更好地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秦川園區提前下撥小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446.08萬元,及時落實今年支持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行動補貼資金55.77萬元,為夏糧豐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單產紀錄連續刷新
走進秦川鎮五墩村小麥種植地,隨風起伏的金色麥浪映入眼簾。收割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一臺臺收割機在金色的麥田里來回穿梭,一簇簇麥穗被卷入收割機倉,收割、脫粒、除雜一氣呵成,色澤金黃的麥粒從收割機儲糧倉里傾瀉而下,沉甸甸的麥穗“變身”成為顆顆飽滿的金色麥粒。
“這是由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小麥分子育種研究室選育的優質強筋抗病旱地春小麥新品種‘蘭航選L622’,畝產達372.6公斤。”蘭州天碩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建濤介紹。與此同時,蘭州新區秦川園區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也傳出喜訊,引進種植的優質強筋春小麥新春37號,以畝產400公斤以上的成績刷新了秦川園區優質春小麥單產紀錄。“今年雨水充沛,小麥籽粒飽滿,預計每畝產量能達近千斤,同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當地種植戶柴文亮一臉喜悅地說。
據了解,今年,秦川園區小麥普遍畝單產在400公斤以上,水地小麥單產預計每畝達500公斤,旱地和尚頭小麥單產預計每畝150公斤,分別較上年增加20公斤和30公斤。為了提高小麥整體播種質量和產量,秦川園區通過選擇優良小麥新品種、增施有機肥、合理密植、“一噴三防”等措施實施的基礎上力求做到苗全、苗齊、苗勻。
“從品種的選擇上,再到田間的日常管理,我們都做到了精細化。特別是在穗期病蟲害防治期間,還專門成立了技術指導小組,到村到戶開展指導,確保今年小麥豐產豐收。”秦川園區農水局局長高文全介紹,夏收完成后,秦川園區將通過政策宣傳、項目帶動、技術服務等措施,引導農戶及時開展復種,搶時搶墑播種油葵、青貯玉米、蔬菜等作物,實現一地兩用、一年兩茬,前茬穩糧、后茬增效,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生產能力持續提升
秦川園區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節水灌溉、科技推廣等,確保糧食生產能力實現可持續增長。“過去小麥地澆水時,24小時離不開人,還是大水漫灌。如今通過高標準農田首部系統就能操作滴灌系統澆水施肥,省時省力還能高產。”秦川園區農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曹多銀說,公司通過優化耕地質量、推廣水肥一體化、干播濕出、膜下滴灌等技術措施,提高了耕地產糧能力。機械化收割,起到了節本增效作用。“小麥適收期時間很短,如果收獲不及時,就會造成產量損失。而機械化收割能夠迅速完成收獲,降低了人工收獲損失率,解決了糧食由地頭轉運糧倉等問題,實現了顆粒歸倉。”曹多銀介紹。
“種好糧食,學問太大了!如果把種糧過程中的科技都掌握了,種地會越來越輕松,收成也會越來越穩。”當地種糧大戶王興河說,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機具的應用,他種糧的“膽量”越來越大,今年種了1萬余畝小麥。
今年,秦川園區續建、新建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已完工面積17.2萬畝,投入農業生產機具720臺套,北斗導航無人駕駛耕種、無人機飛防等累計完成作業面積25.6萬畝次,集成推廣“良種+良法”種植管理技術,提高了糧食生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