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推進“三抓三促”行動】
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繪就和美鄉村新圖景
——中川鎮學用“千萬工程”經驗強產業促發展惠民生
來源: 蘭州新區報
記者 祁瑞龍
時間: 2024/12/20/ 10:40
字號:[大][中][小]
今年以來,中川鎮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貫徹落實市委1139工作部署,聚焦“八個美麗”、做好“四篇文章”,堅持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黨建+”模式,著力在“強產業、抓融合、促發展、惠民生”方面下功夫,打好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組合拳”,不斷以高質量黨建繪就鄉村振興新愿景。
激活產業引擎 繪就鄉村振興“富足圖”
中川鎮按照“黨建引領、多元一體、融合發展、合作共贏”的工作思路,推行“黨建1+1結對共建”“村社區融合共建”“經營融合型黨建共同體”等模式,形成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良性互動、發展共謀的良好格局。
“今年以來,史喇口村帶領150余戶以入股的方式投入股份經濟合作社122.4萬元,建設史喇口村親子游樂園1處,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解決本地就業30余人,每日接待游客1500余人,史喇口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史喇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葛延祖開心地說,現在越來越多的游客慕名而來,昔日無人問津的村莊如今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旅游打卡地。
按照“1321”產業發展思路,中川鎮深入挖掘“三資”稟賦優勢,探索優勢整合、資金入股、新業態培育等發展路徑,打造西槽村文化傳媒企業1個,實現了省級非遺“獅子登桿”向市場化探索邁步。賴家坡、平峴村規范化肉牛肉驢養殖項目2個,廖家槽村農產品加工基地1處,培育了隴上川之源等村級特色農產品品牌,初步實現了鎮域種、養、加產業的全鏈條發展。
推行“黨建聯建+產業聯盟”發展模式,陳家梁、蘆井水村和紅玉、火家灣村聯手打造“紅火園”“陳蘆記”特色餐飲品牌,方家坡打造“芳里”系列民宿。依托史喇口鄉村旅游區項目,積極創建“中川·青云驛”文旅品牌,引進餐飲商戶7家,民宿4家,特色研學4家,鄉村騎士越野摩托、馬術體驗2家,傳統手工醋坊1家,林地尋趣、星空露營、兒童游樂場等4家,著力構建吃、住、游、購、娛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新業態。“五一”開園以來至今,中川·青云驛共接待游客近1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超750萬元,周邊農戶戶均增收4500元以上,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和群眾致富增收“雙贏”。同時,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直接帶動農民合作社8家,間接帶動農民合作社3家。結合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不斷加快土地流轉進程,目前已流轉5.6萬余畝土地進行規模化經營,實現帶動1萬余戶增產增收,土地流轉費戶均增收3000-5000元。
深化基層治理 繪就鄉村振興“和美圖”
“王叔叔,麻煩您對著我的手機屏幕上方,張張嘴、搖搖頭,好了,您本次的認證工作完成了。”為了順利完成老年人認證工作,何家梁村網格員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群體,進行“上門認證”服務。通過入戶認證,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了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
“能把群眾服務好,就是我最開心的事情。”何家梁網格員楊亞琴說,在今后的工作中,將立足本職崗位,做細做實各項工作,讓黨和政府的各項惠民政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中川鎮加快構建“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落細落實網格治理,推行“黨建+網格管理”模式,將全鎮劃分為11個村級中網格、27個村民小組(社)小網格,配備專職網格員27名,落實網格員責任,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延伸到戶。截至目前,共排查整治各類安全隱患273件,化解矛盾糾紛207件。組建“一親三心”工作隊伍22支,22名鄉鎮干部“駐村連心”,87名村社干部“入網知心”,452名村居黨員“聯戶交心”,實現22個村103個社入網全覆蓋。截至目前,化解矛盾糾紛50余件,幫辦實事120余件,開展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黨員、老黨員和特困群眾169戶。精細服務惠民生。穩步落實各項惠民救助政策,足額發放低保、特困、醫療救助等各類資金612.81萬元,為2170人發放各類優撫資金108.44萬元。今年5月份,中川鎮獲評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先進集體。
中川鎮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奮力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