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項目建設中心專班聯動托舉鄉村養老新愿景
來源: 蘭州新區報
李佳麗
時間: 2025/04/01/ 10:48
字號:[大][中][小]
養老事業是老百姓的家事,更是民生大事。如何破解農村養老難題,讓桑榆晚景煥發幸福光彩?近日,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以一場特殊的項目洽談會作出詮釋——本土企業家攜千萬資金反哺故里,政府部門專班聯動聚力護航,共同托舉起“醫養結合”的鄉村養老新愿景。
一場跨越37年的愛心接力,不僅續寫了“老屋養孤老”的桑梓情,也在鄉村振興熱土上樹起了政企協同解民憂的鮮活樣本。
桑梓情深:三十七載慈善路,赤子再續養老愿
3月25日上午,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會議室內暖意融融,項目建設中心主要負責人、分管領導,蘭州新區駐天津產業聯絡服務部負責人等一眾早已翹首等待。源泰村鄉賢、蘭州陽光炭素集團董事長海秉良帶著一份沉甸甸的“反哺計劃”回到故土,與新區項目建設中心多部門共商秦川醫養結合養老項目落地事宜。
早在1987年,由海秉良積極倡導、自行籌資11.8萬元在自家4.5畝自留地上修建了源泰村福壽院。這所養老院從建至今,共花費資金500多萬元,共建磚木結構的瓦房36間,其中:宿舍20間、伙房2間、餐廳2間、庫房4間、會議室3間、文化室2間、過道2個。福壽院開院之初收養各類扶助對象11人,建院后一直實行“在養人員戶口所在鄉村供養口糧、蘭州陽光碳素集團公司提供經費”的費用供養辦法。
“我是秦王川水土養大的,賺的錢最希望花在鄉親最需要的地方,建立這所慈善養老院的初衷也是希望老人們可以安享晚年。”海秉良動情地說。自1987年建成福壽院收養38名孤老至今,雖歷經風雨,但“讓家鄉老人老有所依”的初心從未改變。
如今,這位37年如一日資助孤老、捐建學校、發放養老金的企業家,一位已年過七旬的老人,再次以實際行動詮釋“樹高千尺不忘根”的鄉賢擔當,計劃投資1000萬元在原址上新建一所現代化醫養結合養老院,延續無償慈善傳統,為農村養老難題提供“陽光方案”。
政企同心:專班聯動破難題,政策護航暖民心
面對鄉賢的赤誠之心,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秦川鎮政府迅速響應。項目建設中心牽頭,各單位統籌配合組成專項服務專班,以“現場辦公+政策打包”方式全力推進項目落地。經合局牽頭服務協調,經發局解讀慈善項目備案政策,自然資源局現場梳理集體建設用地轉換路徑,經發局開辟養老項目備案綠色通道,民政社保局配合發揮行業部門職責,協助辦理醫療許可證,秦川鎮派專人對接,源泰村做好項目建設用地支持工作,各單位的分工協作,形成了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愿景共繪:醫療養老零距離,鄉村夕陽別樣紅
秦川醫養結合養老項目規劃建設床位100張,融合基礎醫療、康復護理與文化娛樂功能,建成后將實現公益兜底,無償供養經濟困難老人、五保戶,低收費照護留守老人。養老院內還配備診療室、康復設備,讓農村老人“小病不出院”,打造圖書室、******室等設施豐富晚年生活,打造“家門口的幸福驛站”。
“這不是簡單的翻新,而是一份代代相傳的溫情契約。”海秉良撫摸著泛黃的福壽院老照片說。與會人員無不為這位老人“用一生回報一片土”的堅守動容。
一場洽談會,凝聚起“慈心為民”的鄉賢力量與“民呼我應”的政府擔當。蘭州新區項目建設中心將以此次項目為契機,搭建更多鄉賢反哺平臺,讓“政府搭臺、鄉賢唱戲、群眾受益”的暖流持續浸潤這片土地。